華大在線訊(通訊員 鄧淑文 尚荷婷)4月1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保護生物學家魏輔文做客華中師范大學第208期博雅大講堂,在逸夫國際會議中心一樓報告廳為我校師生帶來“生態文明體制下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講座。講座由副校長李鴻飛主持。本科生院、生命科學學院等單位負責人和相關院系師生到場聆聽。

李鴻飛代表學校向魏輔文院士頒發第208期“博雅大講堂”主講人聘書
“為什么要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魏輔文表示,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提供支持、調節、文化等多項服務,具有極高的價值。然而當前人類面臨著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生物多樣性一旦喪失會嚴重損害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且難以恢復。

“在生態文明建設中,中國有很多經驗——重新定義了人與自然的關系”。魏輔文認為,生態文明的核心就是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基于這一理念,他提出一個新的研究框架:在一個穩定的“三棱錐”上,兩邊的棱分別代表自然的需求和人的需求,中間的棱則代表自然和人的平衡、統一。
“如果不能做第一,就做唯一”。隨著技術方法的高速更新迭代,魏輔文不斷探索新的生態保護思路,進行開創性研究探索。他列舉了生動有趣的研究故事,生動形象地講解他在開展扭角羚的種群、大熊貓的能量代謝、大熊貓和小熊貓的趨同演化、麂類動物的染色體演化、熊貓對于竹子黃酮類化合物的生理適應等方面研究的經歷與進展,并指出未來仍需要建立一些新的研究方法,搭建新的生物多樣性監測平臺,以提高生態保護的效率,減少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他呼吁更多師生加入進來,為中國乃至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出力獻策,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而不懈努力!
本期“博雅大講堂”由本科生院主辦,生命科學學院承辦。
(審讀人:姚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