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在線訊(通訊員 郭康源)6月17日晚,湖北省文聯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湖北民間文藝家藝術團走進華中師范大學活動在大學生活動中心開展。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張士軍,校長彭雙階,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馬尚云、王永平、李悅、蘭天文(掛職)與師生共同觀看演出。
活動以“弘揚三大精神 奮力建成支點”為主題,精心編排為“風吟俚曲”“菱歌泛夜”“薪火賡續”3個篇章、12個非遺文藝節目,旨在整合校內外優質美育資源,構建集展演、實踐、思政教育于一體的浸潤式校園美育生態,讓師生在欣賞與參與中感受藝術之美、陶冶高尚情操。
演出在歌伴舞土家高腔《姐不招手哥不來》中拉開序幕。八百里清江孕育出的長陽山歌,流淌著近 3000 年的土家記憶,山歌歌王、北京冬奧會高腔汪慶華以穿云裂石的原生態唱腔,展現八百里清江孕育的土家風情。原生態山歌聯唱《郎在高山打一望》《想喊又怕眼淚多》《郎從高山打傘來》,讓觀眾領略了高腔山歌的獨特魅力。省級非遺項目《土家陪十姊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李美珍、國家級非遺項目《薅草鑼鼓》州級代表性傳承人李萬珩用高亢的腔韻,演繹著古老的樂律。北京現代音樂學院華語流行演唱專業老師、三峽演藝集團歌手熊子瑤獨唱的《九兒》,展現了荊楚大地從大別山烽火歲月到抗疫戰場的紅色信仰。
歌伴舞《愛是你我》詮釋了湖北人民在生活中、抗疫戰場上的深情大愛。2013湖北衛視《我的中國星》全國總冠軍祝家家的男聲獨唱《逮一口土家茶》,將土家漢子的熱情與荊楚文化的豪邁融入其中。我校舞蹈教育系 2022 級學生帶來的原創土家族女子群舞《妹娃過河》,展現了土家妹娃的成長與民族的時代跨越。國家級非遺項目《薅草鑼鼓,長陽山歌》傳承人杜小輝、王春維,國家級非遺項目《薅草鑼鼓長陽山歌》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王李平、曹峰帶來原生態山歌聯唱《郎在山上放早牛》《郎在山上薅高粱》《細碗蓮花》。
《星光大道》月冠軍、央視常邀嘉賓陳涓帶來歌伴舞《清江戀歌》和反串唱《黃四姐》,展現了清江流域的浪漫風情與土家兒女的質樸情感。國家級非遺《肉連響》傳承人劉守紅帶來《肉連響》,盡顯土家舞蹈的粗獷豪放。一級演員、女高音歌唱家楊娟演唱的《龍船調》,生動詮釋了湖北人民的拼搏姿態。國家級非遺《湘西苗族民歌》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翠翠帶來的原生態苗族高腔《春之歌》《丹青腔-坡頭調》。民族女高音歌唱家萬莉的女聲獨唱《哥哥不來花不開》和歌伴舞《家住長江邊》,展現了湖北人民的壯闊與堅韌。
不少現場學生表示,從土家高腔到苗族古歌,從《龍船調》到《肉連響》,每一段旋律、每一個舞姿都是荊楚大地的血脈跳動,不僅讓我們認識了荊楚大地的藝術瑰寶,也深刻理解了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的內涵。
(審讀人:梁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