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各單位:
為深化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在各領域的合作,培養既精通專業知識又熟練掌握俄語的復合型人才,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留學基金委)2019年將啟動赴俄羅斯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第二批)選拔工作。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選派類別及留學期限
1. 訪問學者:3-12個月
2. 博士研究生:36-48個月(可含一年預科學習)
3. 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6-24個月
4. 碩士研究生:24-36個月(可含一年預科學習)
5. 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3-12個月
6. 本科插班生:6-36個月
二、重點資助學科、專業領域
俄羅斯優勢學科專業,包括精密科學、航空航天、機械制造、新材料、石油工程、醫學、物理、化學等理工類專業以及法律、經濟、歷史、國際關系、社會學、新聞、文學創作等人文社科類專業。藝術類、俄語語言文學專業除外。
三、資助內容
訪問學者、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本科插班生:國家留學基金提供資助期限內的獎學金及一次往返國際旅費。
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國家留學基金提供資助期限內的學費、獎學金及一次往返國際旅費。
四、入選條件
1.符合《2019年國家留學基金資助出國留學人員選派簡章》(https://www.csc.edu.cn/article/1474)規定的申請條件。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熱愛祖國,具有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責任感和端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具有良好專業基礎和發展潛力,在工作、學習中表現突出,具有學成回國為國家建設服務的事業心和使命感。
4.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不具有國外永久居留權。申請時年齡滿18周歲。
5.身體健康,心理健康。
6.類別條件:
訪問學者:須為國內高等學校、企業事業單位、行政機關、科研機構的正式工作人員。申請人原則上應主持或參與研究項目、課題,出國研修計劃應緊密結合在研項目、課題、所在單位重點工作;年齡不超過50周歲(1969年10月20日以后出生),本科畢業后應有5年以上工作經歷,碩士畢業后應有2年以上工作經歷。對博士畢業的申請人無工作年限要求。
博士研究生:優秀應屆碩士畢業生或在讀一年級博士研究生。申請時應已獲擬留學單位岀具的攻讀博士學位入學通知書(邀請信),且申請時年齡不超過35周歲(1984年10月20日后出生);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潛力并在各方面表現突出;核心課程應在優良以上;擬留學單位應為俄知名高校或科研機構;國外導師應有很強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系所從事學科專業領域的權威專家或學術帶頭人,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力。
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國內高校在讀博士研究生,申請時應已獲擬留學單位出具的入學通知書(邀請信),申請時年齡不超過35周歲(1984年10月20日后出生);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潛力并在各方面表現突出;核心課程應在優良以上;擬留學單位應為俄知名高校或科研機構;國外導師應有很強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系所從事學科專業領域的權威專家或學術帶頭人,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力。
碩士研究生:本科階段曾享受過國家留學基金資助的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或本科階段曾享受過國家留學基金資助的在讀一年級碩士研究生。申請時應已獲擬留學單位出具的攻讀碩士學位入學通知書(邀請信),申請時年齡不超過35周歲(1984年10月20日后出生);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潛力并在各方面表現突出;核心課程應在優良以上;擬留學單位應為俄知名高校或科研機構;國外導師應有很強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系所從事學科專業領域的權威專家或學術帶頭人,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力。
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國內高校在讀碩士研究生,申請時應已獲擬留學單位出具的入學通知書(邀請信),申請時年齡不超過35周歲(1984年10月20日后出生);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潛力并在各方面表現突出;核心課程應在優良以上;擬留學單位應為俄知名高校或科研機構;國外導師應有很強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系所從事學科專業領域的權威專家或學術帶頭人,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力。
本科插班生:應為全日制在讀二年級(含)以上計劃內統招本科生,且學習成績平均分不低于80分(百分制)或平均學分績點不低于3.2分(四分制)或專業排名前30%;熱心參加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申請時需已獲得進入俄方院校相關專業學習的邀請信。培養方案中需明確學生赴俄后無需俄語預科學習,已有招生、培養記錄,實際教學安排嚴格按照聯合培養方案執行。
7.曾獲國家公派資助(含本計劃)赴俄學習的應屆本科/碩士畢業生亦可再次申請本計劃資助赴俄攻讀更高層次學位,不受回國五年后方可再次申請國家留學基金的限制。
8.外語水平
申請人原則上需達到《國家留學基金資助出國留學外語條件》(具體要求見https://www.csc.edu.cn/article/1045)規定的外語合格條件。申請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的留學人員,外語未達標者,如被錄取,派出后可進行一年俄語預科學習。預科考試未通過者,本次留學資格終止。
五、選派渠道及申請受理辦法
(一)選派渠道
1.申請人可通過推選單位或個人自行聯系俄方留學單位提交申請。
2.國內高校可結合學校“雙一流”建設、特色學科發展等人才培養需求,與俄高校開展“一對一”、“多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等人才培養合作并統籌研究設計赴俄留學項目,同一項目可包含多個留學身份。申請人依托校際合作項目提交申請,單位提交推薦意見時同時提交項目申請書。
3.中俄各大學聯盟中方牽頭高校可依托聯盟在中俄教育科研合作交流中的平臺,統籌聯盟中方高校選派學生學者赴俄高校學習研修、開展科研合作或課題研究。中俄各大學聯盟中方牽頭高校可作為單獨的受理機構,受理聯盟內各中方高校人員的申請。
4.2019年8月1日以后依托校際合作渠道已派出的非國家公派訪問學者、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本科插班生,亦可通過國內院校提交申請。
(二)申請受理辦法
按照“個人申請、單位推薦、專家評審、擇優錄取”的方式進行選拔。
材料準備:申請人請參考《應提交的申請材料及說明》(詳見附件5)準備申請材料并提交所在單位審核。申請人所在單位應對申請人的政治思想、師德師風/品行學風、綜合素質、發展潛力、出國留學必要性、學習計劃可行性等方面進行嚴格把關,審核(評審)后出具書面推薦意見,并須對其出國研修工作與學校一流學科建設任務的關聯性做出明確目標要求,形成《單位推薦意見表》;同時,申請人須結合在研項目或課題認真擬定出國研修計劃。
訪問學者申請人須在2019年10月16日前將由所在單位學術委員會和主要負責人簽字并加蓋部門公章的《單位推薦意見表》(見附件1)紙質版與研修計劃提交至國際合作與交流處306辦公室(word版請發至郵箱wangshengxia@mail.ccnu.edu.cn)。本科生和研究生申請人須在2019年10月16日前將由所在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字并加蓋部門公章的《院系推薦意見表》紙質版提交至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或研究生院辦公室(本科生項目提交至國際合作與交流處,word版請發至郵箱mengzhou@mail.ccnu.edu.cn;研究生項目提交至研究生院,word版請發至郵箱yjspy@mail.ccnu.edu.cn)。
通過審核的申請人須在2019年10月20日—10月31日期間登錄國家公派留學管理信息平臺(http://apply.csc.edu.cn)進行網上報名,并于2019年10月31日前將《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出國留學申請表》紙質版提交至國際合作與交流處306辦公室或研究生院辦公室。
網報填寫“項目名稱”時,申報留學身份為本科插班生的請選擇“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派出渠道”請選擇“赴俄羅斯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其他人員請選擇“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派出渠道”請選擇“赴俄羅斯專業人才培養計劃”。
被錄取人員的留學資格保留至2020年3月31日。
訪問學者、博士后項目聯系人:王盛夏
聯系電話:67861299
辦公地址:西區國際文化園區1號樓306辦公室
教師申請工作群:華師教師公派出國群236374080(申請入群時請備注:院系所+姓名+辦公電話)
研究生項目聯系電話:67866916
辦公地址:研究生院313辦公室
本科生項目聯系人:周萌
聯系電話:67865115
辦公地址:西區國際文化園區1號樓306辦公室
國際合作與交流處、研究生院
2019年10月9日